王昭君(一作昭君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4:22:16诗人:骆宾王 |  朝代: 唐代 |  体裁: 昭君 |  20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
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作者介绍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歷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敬业草檄,斥武后罪状。后读之,矍然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中宗时,诏求其文,得数百篇,集成十卷,今编诗为三卷。

作品评述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骆宾王。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收敛容颜,告别豹尾。满怀愤恨,度过龙鳞关。金钿明亮如汉月,玉箸沾染胡尘。古镜倒映菱花阴暗,忧愁的眉毛皱起,像柳树叶子一样。唯有清脆的笳声,时常传来,像是芳草丛生的春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境遇和内心感受。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美女,因政治因素被迫与匈奴和亲,背离了自己的国家和家庭。诗中的敛容辞豹尾和缄恨度龙鳞,描述了她在远嫁匈奴的过程中的无奈和辛酸。金钿明汉月和玉箸染胡尘,表达了她的寂寞和与匈奴生活的不适应。古镜菱花暗和愁眉柳叶颦,描绘了她在异国他乡中的忧愁和痛苦。最后的清笳曲和芳树春,代表了她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传达出王昭君被迫远嫁匈奴所带来的悲伤和苦闷。作者通过诗词中的对比和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王昭君的内心世界。金钿明汉月和玉箸染胡尘,形容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落寞和无奈。古镜菱花暗和愁眉柳叶颦,描绘了她在异国的忧愁和思乡之情。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她坚强的品质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以简短凝练的文字描绘了王昭君心境的变化,情感真挚而深刻,表达出了女子被迫远嫁时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牵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g-zhao-jun-yi-zuo-zhao-jun-yu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