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17:25诗人:韩偓 |  朝代: 唐代 |  14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诗词《味道》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名利无恒的感慨和对人间繁琐纷扰的淡漠情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含瓦砾竟何功,
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
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
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
任他闲处指冥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瓦砾”为喻,表达了世事变幻、功名利禄虚幻无常的主题。作者通过挖掘生活的细枝末节,揭示了人类对于名誉地位的痴傻和娇憨的特点。作者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广大的人群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尘世的疑惑和困扰。

首句“如含瓦砾竟何功”,表示对名利假相的怀疑和迷惘。瓦砾象征微小的东西,作者认为这些微小的东西在世间获取名声和地位是无补于事的。第二句“痴黠相兼似得中”,揭示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渴望。尽管明知名利只是幻象,但人们仍然在其中追逐,这种痴傻和迷惘让人不禁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强调了作者对于世事纷扰的疲累和淡漠。作者感到心力交瘁,对于是非得失感到无奈,同时明白尘世的光景也是虚幻而空虚的。

最后两句“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表达了对名利虚妄的认识。作者认为人间的得失起伏如同梦幻一般不稳定,毁谤和赞美也没有持久的定数,因此对于这些名利恩怨,应该学会淡然处之,免得自己聋耳痴迷。

最后两句“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将自己置身于世俗之外,置身事外,不与人争斗名利。作者呼吁那些悔恨自己错过机会的人,任由他们在闲暇时指指点点、忧心忡忡,不要为这些虚妄的声音而困扰。

总的来说,《味道》这首诗词传达了对尘世名利的怀疑和对纷扰世事的冷漠,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个体命运和社会风气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越与批判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ei-daozu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