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赋竹泉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05:04:57诗人:卫宗武 |  朝代: 宋代 |  18

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作者介绍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为僧赋竹泉诗》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竹和泉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认为竹子需要水的滋润,而有水的地方必然会有竹子生长。他描述了美丽的竹子生长在清澈的泉水旁边,碧绿的竹影映照在清澈的泉水中。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将竹子比喻为漱石戛鸣的珠宝,拂云森立的玉石。诗人认为如果能够保持纯净的心灵,就像这样的一片清幽,那么即便只拥有一片竹子或者一汪泉水,也足以满足人的需求。他呼吁僧人们要求心灵上的契合,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美感。他认为物我之间的追求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同时也担心这种纯净的境界难以医治世俗之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和泉之间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纯净和内心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竹子依赖水的描写,强调了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他将竹子的美丽与泉水的清澈相结合,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景象。诗人以竹泉为喻,寄托了对纯净心灵的渴望。他认为只要内心保持清净,即便拥有很少的物质财富,也能够得到满足。诗人的呼吁是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共鸣,超越外表的美感。他认为物我之间的追求是不能与心灵的纯净相提并论的,同时也担心这种高尚的境界难以医治纷杂的世俗心理。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纯净心灵的渴望和对物与我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ei-seng-fu-zhu-quan-sh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