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0:19:57诗人:钱时 |  朝代: 宋代 |  18

雨浥蜗牛绕砌行,与吾同乐本同生。
挤排蛮触分疆界,可笑蒙庄自起争。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蜗牛》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蜗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水浸润着蜗牛绕着石砌的小径前行,它与我一同欢乐,因为我们本是同样的生命。虽然蜗牛们相互挤排、互相触碰,争夺领地,但这种争斗在蒙庄(指大自然)眼中实在可笑。

诗意:
《蜗牛》通过描写蜗牛在雨中爬行的场景,寓意人们与大自然共生共享。诗人通过蜗牛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蜗牛不计较领地,它们悠然自得地爬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相比之下,人类常常为了争夺权益而相互争斗,而这种争斗在大自然的眼中却显得微不足道。

赏析:
《蜗牛》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蜗牛在雨中行走的景象。蜗牛被赋予了一种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它与诗人产生了一种共鸣,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蜗牛的舒缓生活方式与人类的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类社会中的矛盾与荒谬。

诗词中的“蒙庄”一词,指的是大自然。蒙庄是诗人用来描述自然界的一种方式,将自然拟人化,赋予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蒙庄看待人类之间的争斗,不以为然,认为这种争斗是荒唐可笑的。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触动。通过对蜗牛与人类的对比,诗词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o-niult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