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35:07诗人:白玉蟾 |  朝代: 宋代 |  20

迷则僧只悟刹那,遍将此事勘禅和。
春深未解桃花旨,日永其如燕语何。
晓殿冷凝山色重,夜楼阔占月华多。
西来祖意凭谁委,只有门前窣堵波。

作者介绍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悟空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悟空寺

迷则僧只悟刹那,
遍将此事勘禅和。
春深未解桃花旨,
日永其如燕语何。

晓殿冷凝山色重,
夜楼阔占月华多。
西来祖意凭谁委,
只有门前窣堵波。

译文:

在迷茫之时,僧人只能在短暂的瞬间领悟到真谛,
他们将这种领悟与禅修经验相结合。
深入春天,桃花的美意尚未完全理解,
阳光持续的时间如燕语一般无法捕捉。

清晨的殿宇冷冽,山景变得更加沉重,
夜晚的阁楼广阔,月光照亮一片。
古老的智慧从西方传来,指引着我们,
只有寺门前的涟漪才能承载祖先的意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过程。作者以僧人在修禅时的心路历程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禅修的境界和禅者的心境。

首句"迷则僧只悟刹那"表明禅修是一种超越迷惑和短暂瞬间领悟的修行方式。禅修者在冥想中通过短暂的觉醒瞬间来体悟真理,超越世俗的迷惑。

接下来的两句"遍将此事勘禅和"表达了禅者将这种瞬间领悟与禅修经验相结合的修行方法。他们将这些领悟融入到禅修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体验来加深对真理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春深未解桃花旨,日永其如燕语何"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短暂的时光。作者以桃花和燕语作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美好和短暂,强调领悟真谛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后两句"晓殿冷凝山色重,夜楼阔占月华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禅修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美的感受。作者以清晨的殿宇和夜晚的阁楼来展示禅修者在禅修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和对美的欣赏。

最后两句"西来祖意凭谁委,只有门前窣堵波"表达了禅宗传承和寺院的重要性。禅修者依靠祖先的智慧和教诲,通过寺门前的涟漪来寻求指引和启示。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主题和禅者的心境,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于瞬间觉醒和对自然美的敏感。它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禅修者在追求真谛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美好和困惑。这首诗词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短暂性和禅修修行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u-kong-s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