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日操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8:01:51诗人:王令 |  朝代: 宋代 |  18

绎绎道周,伊谁之园。
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夕日操》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绎绎道周,伊谁之园。
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诗词的意境主要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和人们的心境。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开头两句“绎绎道周,伊谁之园”是在描述夕阳下的景色。诗人运用了动词“绎绎”,形容夕阳的光线流动不息,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而“道周”则意味着夕阳照耀着整个大地,将大地变成了一片美丽的园囿。然而,诗人却询问“伊谁之园”,表示疑惑,暗示这美丽的景色到底是属于谁的园囿,或许是一种思考人生归属的意象。

接下来的两句“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诗中的“夙”指的是很久以前,而“樊”则是指篱笆、围墙。诗人说自古以来并没有人去修筑围墙,而现在却安置了篱笆。这种对比可以理解为对过去与现在社会环境的变迁的思考。过去人们的心态自由无拘,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和限制,而现在则不同,人们的思想被种种束缚和规范所限制。

最后一句“人各有心,亦不思旃”表达了对人们心境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心”指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旃”是一种古代礼仪中的饰物,代表着人们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外表的风尚。诗人观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追求,但却并不思考这种拘泥于形式的风尚是否值得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色和对人们心境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中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环境的反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ri-cao1up.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