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名庄遗后昆,隐然文正典刑存。
当知疏远诸亲族,同是高曾下子孙。
先世家风传不坠,废祠香炉喜重温。
更能培植诗书种,忠孝他年萃一门。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喜义庄成》是宋代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喜庄的名义,表达了对于家风和家族传统的珍视以及对于培养下一代忠孝美德的期望。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义庄成,
在义庄的名义下,
遗留给后代的昆孙,
明确地继承了文正典刑的传统。
我们应当明白,
远离了亲族的附和,
却与高曾先辈的子孙们有着共同的追求。
先辈们的家风世代相传,
废弃的祠堂和香炉喜悦地重焕新生。
更重要的是,
培养诗书之道,
将忠诚和孝道传承给后代,
使他们成为一个聚集忠孝美德的家族。
诗词中所描述的喜庄,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叶茵通过强调家风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传承的意愿。他认为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应该代代相传,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后代的文化修养。
这首诗词鼓励人们重视家族的传统,特别是忠孝美德。通过重温废弃的祠堂和香炉,诗词传达了对于家族传统的喜悦和重视。叶茵强调诗书之道的培养,强调了文化教育对于塑造忠孝美德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喜庄的名义,强调了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忠孝美德的追求和期望。它提醒着人们珍惜家族的价值观,并将其传承给后代,以建立一个忠孝美德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