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阴堂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14:42诗人:苏轼 |  朝代: 宋代 |  16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诗词:《溪阴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内容: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中文译文:
当白水充满时,两只鹭鸟下落,
在绿槐高处,一只蝉鸣唱。
酒醒后门外已是三竿高阳,
我躺在床上,观赏溪南十亩的荫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清晨醒来后所见所感的景象。诗人描述了溪水充满时两只白鹭下落的情景,绿槐树上一只蝉唱出清脆的歌声。他醒来后,阳光已经高照,透过门外的竹竿照在庭院中。诗人躺在床上,观赏着溪流旁十亩地的阴凉景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苏轼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表达了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机。接着,酒醒门外三竿日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太阳的升起。最后,作者卧床观赏溪南十亩阴的画面,传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这首诗传达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引导读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岁月静好的情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yin-ta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