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9 09:48:58诗人:孟郊 |  朝代: 唐代 |  10

共照日月影,独为愁思人。
岂知鶗鴂鸣,瑶草不得春。
一片两片云,千里万里身。
云归嵩之阳,身寄江之滨。
弃置复何道,楚情吟白蘋.

作者介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是唐代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照日月影,独为愁思人。
岂知鶗鴂鸣,瑶草不得春。
一片两片云,千里万里身。
云归嵩之阳,身寄江之滨。
弃置复何道,楚情吟白蘋。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孟郊离开长安回到东方的心情。他与自然景物交相辉映,但在远离长安的时候,他却感到孤独和忧愁。诗中描绘了孟郊离别长安的情景,以及他对于离别后自己将要面对的境况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离别的伤感和孤独之情。下面对诗中的主要意象进行解析:

首句“共照日月影,独为愁思人”,表达了诗人与日月共同存在的意境,但他却是唯一感到忧愁的人。这里的日月可以理解为周围的人和环境,而诗人则是独自承受离别之苦。

“岂知鶗鴂鸣,瑶草不得春”这两句描述了鸟儿的啼鸣和春天的来临。鶗鴂是古代文人所借用的一种鸟的名称,其鸣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瑶草不得春意味着诗人自己无法享受春天的繁荣和快乐。

“一片两片云,千里万里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开长安后的旅途之遥远和艰辛。诗人的身体在千里万里的路途中漂泊,彷徨于陌生的环境中。

“云归嵩之阳,身寄江之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最终归于嵩山和江边的景象。嵩山是中原地区的一座名山,而江边则暗示了诗人回到东方的归宿。

最后两句“弃置复何道,楚情吟白蘋”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后的生活状态的思考。诗人感到自己被抛弃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知道应该如何安身立命。楚情吟白蘋则是诗人自嘲的表达,意味着他将以吟咏楚地的诗歌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别长安的苦闷之情和对未来的困惑。通过景物的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得以鲜明地展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a-di-dong-gui-liu-bie-chang-an-zhi-jijcp.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