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荆渚书怀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8:37:08诗人:齐己 |  朝代: 唐代 |  24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
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
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夏日荆渚书怀

乘船从嵩山去投奔乱世,到了匡庐却被阻拦。途中只能暂时停下,放下手中的瓶子和行李。过了十年,还是只能依附在公卿身边。不乐意像猿猴和鸟类一样任性,只是怀念林泉的声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树和松树之间吟唱。

译文:

夏日荆渚书怀

从嵩山坐船离去,投身乱世,来到匡庐却被拦住。途中只能暂时停下,放下身上的行囊和瓶子。经过了十年,还是只能倚靠在朝廷官员身边。不愿意像猿猴和鸟类那样放纵自己,只是怀念林泉的声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内心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树和松树之间吟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齐己在世态炎凉的乱世中的无奈和不满。他乘船离开嵩山,本以为可以逃离战乱,却在匡庐被拦住。途中不得不停下来,放下瓶子和行李,经过了十年还是只能依附在官员身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不愿像猿猴和鸟类那样任性,只是怀念着林泉的声音。最后,作者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树和松树之间吟唱。

这首诗通过渲染作者的生活境遇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嵩山、匡庐、杉松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同时,通过对瓶子、行囊等物品的放下,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名利的超脱之情。整首诗的意境清幽,抒发了诗人在世局动荡中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a-ri-jing-zhu-shu-hu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