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分亭栏亦弄妍,不妨闲停酒垆边。
夜簷静透花间月,昼户晴生竹外烟。
事到悟来全偶尔,天教闲去岂徒然。
壶中日月长多少,烂占风光十二年。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小圃逢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随分亭栏亦弄妍,
不妨闲停酒垆边。
夜檐静透花间月,
昼户晴生竹外烟。
事到悟来全偶尔,
天教闲去岂徒然。
壶中日月长多少,
烂占风光十二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圃(花园)中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栏杆、酒垆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妙和宁静。夜晚的月光透过檐口照耀下来,白天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竹林外弥漫着轻烟,这些景象都给人带来愉悦和宁静的感受。诗人通过观察这些自然景象,领悟到人生的道理是偶然间得到的,天命安排人们有闲暇的时候,让他们去思考,这样的时光不会白白浪费。最后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用壶中的日月来比喻光阴的长短,强调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夜檐与昼户、竹外烟与花间月,构成了鲜明的景象对比,给人以美感和意境的享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人生的道理是偶尔得到的,这种思考的闲暇时光是宝贵的,值得珍惜和利用。最后两句以壶中的日月来象征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哲理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透过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美感和哲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