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追随入慧光,肯携幽卉问行藏。
深林未省炎凉态,来为闲人特地香。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谢天童老秋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郑清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谢天童老秋兰》中文译文:
秋色追随入慧光,
肯携幽卉问行藏。
深林未省炎凉态,
来为闲人特地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首句“秋色追随入慧光”,表达了秋天的色彩随着明亮的阳光进入人们的视野,展示出绚丽多彩的景象。作者将秋天的美景与光明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肯携幽卉问行藏”,表达了作者愿意携带着幽静的花卉,去探寻世界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这里的幽卉可以被理解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通过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对话,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意义。
第三句“深林未省炎凉态”,描绘了深林中的景象,这里的深林可以被视为一种避世的地方,远离尘嚣,没有人的繁忙和喧嚣,只有宁静和祥和。炎凉态表示夏秋之间的温度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荣辱兴衰。通过对炎凉态的描绘,诗人展示了深林中的宁静和从容。
最后一句“来为闲人特地香”,表达了秋兰的芳香是为了滋养闲散的人们。这里的闲人可以被理解为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自由的人。诗人通过秋兰的香气,寓意着诗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和启迪,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秋天作为一个象征丰收和收获的季节,被用来比喻人生的阶段和境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引发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