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是凝酥染得黄,月中清露滴来香。
定知何逊牵诗兴,借与穿帘一点光。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是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恐是凝酥染得黄,
月中清露滴来香。
定知何逊牵诗兴,
借与穿帘一点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补之将蜡梅送给王立之的情景。蜡梅是一种在寒冷的冬季开放的花朵,它的花瓣呈现出淡黄色。诗中描绘了蜡梅在月光下,清澈的露珠滴落在花瓣上,散发出幽香。晁补之相信王立之能够领会他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将这束蜡梅作为启发创作的光芒,借给他用来穿透窗帘,点亮他的灵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晁补之选用了蜡梅这一冬季开放的花朵,通过月光和露珠的描绘,表达了淡雅清新的氛围。蜡梅的花色黄中带白,象征着坚韧与纯洁,与诗人对王立之的赞赏和祝福相呼应。
诗人通过将光芒比喻为诗词,将蜡梅的香气与灵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王立之创作才华的认可。这种友谊和赞美的表达方式既朴实又深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与雅致。
整首诗词虽然短小,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晁补之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力。这首诗词以其清新唯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