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2 15:12:47诗人:白居易 |  朝代: 唐代 |  13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新构亭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诗词的中文译文:
新构的亭台高高耸立,台上盖着茅草顶。
东西各有两扇窗户,南北各有一扇门。
芦帘在前后往来卷,竹席铺在台中敷。
清凉的白石做枕头,凉爽的黄葛衣。
敞开襟面迎着风坐,夏日如同秋天时。
自由自在且充满趣,眺望不知疲倦。
东边的窗户对着华山,三座山峰碧绿参差。
南边的檐外是渭水,卧在这里能看到云帆飞。
仰头摘取果子枝,低头摘取田间的葵。
足以满足饥渴之欲,又何必妄想享受甘肥。
何况还有好的伙伴相伴,早晚一同追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他的弟侄的一首示威之作。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新造的亭台的美丽和舒适。亭台高耸,结茅茨,窗户和门户设置得恰到好处,使得亭台内的风景一览无余。芦帘和竹簟增添了一丝自然的气息。诗人坐在亭台上,怡然自得,感受着微风的凉爽,仿佛夏季也变得如同秋时般宜人。诗人心情愉快,唱着歌,不知疲倦地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东窗对着著名的华山,三座山峰碧绿参差。南边的檐外有渭水流过,华山的远景和云帆的飞舞使诗人感到愉悦。诗人还摘取了树上的果子和田间的葵,充饥解渴而满足。诗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何必再去追求财富和奢侈。而且,他还有一群善良的亲戚,日夜相随,这才是真正的宝贵之物。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这首诗字正腔圆,平实而突出诗人对简朴生活和真情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n-gou-ting-tai-shi-zhu-di-zhiu63.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次韵答元素(并引)
苏轼
余旧有赠元素〔词〕云天涯同是伤流落,元素以为今日之先兆,且悲当时六客之存亡。六客盖张子野、刘孝叔、陈令举、李公择及元素与余也。不愁春尽絮随风,但喜丹砂入颊红。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钻故纸堆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