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豚殆尽官车过,豺虎犹存野老愁。
万一皇恩更宽大,会令戈甲变耡耰。
作者介绍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行安溪道中》是宋代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走在安溪道中,官车过去后,鸡豚几乎消失殆尽,但野外仍然存在着豺虎,这使得老者心生忧愁。如果皇恩更加宽厚,那将会使得战争变得平和,戈甲变成农耕的工具。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安溪道中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富裕的向往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心与忧虑,同时对和平的渴望和期待也透过诗词流露出来。
诗词中的鸡豚几乎消失殆尽,豺虎仍然存在的描写,暗示着战乱带来的灾难已经使得人们的生活贫困不堪,社会秩序的破坏也导致了野兽的肆虐。而老者的愁苦则体现了老百姓对战乱的痛心和无奈。
然而,诗词的后半部分却带有一丝乐观的色彩。它暗示着如果皇恩更加宽厚,将会带来和平与繁荣,甚至使得战争的武器变成农耕的工具,象征着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富饶。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通过对战乱和和平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安定繁荣的期盼。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刻的诗意,同时也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ing-an-xi-dao-zh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