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
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
旁人见环环可怜。
不知中有长恨端。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行路难,路不易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韦应物对人生旅途的困难和坎坷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一枚玉环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中以形容荆山之白玉制作成的双环,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珍视。玉环经过精心的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工艺和纯粹的美感。而环中央的镜子,则象征着真实和无私的品性。作者将这枚玉环比作故人赠与自己的礼物,象征着深厚的情感和微妙的爱意。
然而,诗人深知人情世故的冷暖和变化。他感叹恩情虽在环中,却难以长久。人世间的厚薄和善恶往往转瞬即逝,如同连环之旧貌与现状之间的变化。连环可碎而不可分离,而物与人的关系却因为人心的移动而改变。
诗人呼吁上客们不要急于享乐,要听他歌唱行路的艰难。旁观者看到的只是一串串可怜的环,却不知其中承载着深深的恩爱和伤痛。
《行路难(一作连环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理解与思考,揭示了人情世故的冷暖和变幻无常。这首诗通过玉环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让读者共情于诗人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坎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