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宦成分戍,人谁笑牧蛮。
三碉横塞外,两涧拆云间。
鸟与花争树,春随雪入山。
功名成索寞,何以慰亲颜。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雪二首》是一首描写主人公在异乡征戍的诗词。诗人李石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冬天来临,客居他乡的我成功了,却被人嘲笑牧蛮。三个碉堡横亘在塞外,两个山涧撕裂云霞之间。鸟儿和花都争相栖息在树上,春天随着雪一同进入山中。功名之后却感到寂寞,我如何慰藉亲人的颜面呢?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雪的景象为载体,抒发了主人公在他乡征戍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写雪的形象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矛盾。
赏析:
《雪二首》描绘了一个客居他乡的官员在寒冷的冬天里的心情。他已经成功地成为了一位官员,但却被人嘲笑是一个牧民。三个碉堡横亘在塞外,而主人公却彷徨在这个陌生而寂寞的地方。两个山涧撕裂着云雾,仿佛是在隔绝主人公和家乡之间的距离。鸟儿和花争相栖息在树上,春天的气息却被雪覆盖。这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而他所获得的功名则没有能够填补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无奈。雪被运用来象征主人公的孤立和寂寞,而且也暗示了他在异乡的困顿和思乡之情。与此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这种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深的触动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