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观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2:07:39诗人:王勃 |  朝代: 唐代 |  26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寻道观》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寻道之路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述了一座寺庙,庙内芝草和珍奇之物琳琅满目。庙门前的清澈池塘边上长满了香气四溢的桂树。庙内的丹洞肃穆,朝圣者行走在松树枝条之间。庙内珍藏了三座神山记载的玉书籍,以及描绘五座名山的金银制图。在庙门前远眺,只能看到苍龙的背影,遥望白云漫延的大街。这些景观描绘了一个宏伟恢弘的道观,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和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

诗意上,诗人通过描绘道观的豪华规模和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修行之道的追求和对道教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中的芝草和桂树象征着道教的神秘和祥和;玉书和金图则代表了道教的智慧和壮丽。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道教信仰的崇敬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在赏析上,《寻道观》运用了豪华的描写手法,展示了唐代文人对道教修行和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诗中的景观描写细腻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座庙宇之中。同时,诗人通过表达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呼应了唐代盛行的道教信仰,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神秘与灵性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丽美,是唐代隐逸诗的典范之作。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un-dao-guanil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