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寻僧二首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寻找僧人的情景。台殿失修,阳光透过破碎的屋顶散落在尘土之上。山谷中的庵堂被云雾围绕,暗示着僧人寂寞的归舍。夜晚时分,寒泉从何处而来,发出深邃的声音,穿过半岩石和稀疏的树叶传入耳中。溪边的门户无人,山谷的鸟儿飞翔,石桥上的木头挂着庵衣,暗示着僧人的离去。日暮时分,作者靠在松树旁边倚立,眺望云海,野水杂乱地鸣叫,而僧人还未归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僧人离去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寂寥和孤独的情感。台殿参差的景象和堕落的尘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事的荏苒无常。云雾围绕的庵堂融入了自然的气息,与山谷中的寒泉声相互映衬,展现了幽深的山林风景。溪边的门户无人,山谷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石桥上挂着庵衣则象征着离去的僧人。而作者黄昏时倚在松树旁眺望云海,野水不安地鸣叫,预示着僧人尚未归来。整首诗以形象凝练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中僧人归舍的思念和离愁别绪,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富有哲理的山水情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xun-seng-er-sh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