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而明,所居必名贤。
主人虽凡骨,不慕衍客仙。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尊贤堂》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川秀而明,所居必名贤。
主人虽凡骨,不慕衍客仙。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座山川秀美而明亮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名闻遐迩的贤士。尽管主人并非出色的人物,但他并不追求虚幻的仙境生活。
赏析:
《尊贤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首先,诗人描绘了一个山川秀丽、明亮的地方,这里的环境和风景宜人。然后,诗人提到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们都是被世人所称赞的贤士。这里的人们以品德和才华而著名,他们以其正直和高尚的行为而受到尊敬。
诗中的主人虽然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他并不追求名利和虚幻的仙境生活。这表明主人具有淡泊名利、珍惜现实生活的态度。他不追逐世俗的权势和仙境的神奇,而是注重真实的人生和内心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川和居住在这里的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贤士品德的推崇和对淡泊名利的赞赏。它呈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强调了珍视现实生活和内心追求的价值。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而明快,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心态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