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8 07:02:33诗人:董嗣杲 |  朝代: 宋代 |  24

万色无如叠翠何,何僧镌像屹嵯峨。
山屏晴掩牌门杳,风钥阴封梵屋多。
象落鼻形悬洞右,佛垂手迹寄岩阿。
灯辉金碧琉璃碗,暗掩僧房络薜萝。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烟霞洞》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佛教圣地景象,展示了山水与宗教信仰的结合,给人以宁静和庄严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色无如叠翠何,
何僧镌像屹嵯峨。
山屏晴掩牌门杳,
风钥阴封梵屋多。
象落鼻形悬洞右,
佛垂手迹寄岩阿。
灯辉金碧琉璃碗,
暗掩僧房络薜萝。

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充满灵性和美丽的佛教山洞。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洞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洞中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词开篇的"万色无如叠翠何",形容了山洞内层层叠叠的翠绿色,显示出山洞中繁茂的植被和美丽的景观。接着,诗中出现了"何僧镌像屹嵯峨",描绘了佛像庄严高耸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诗词中还描述了山洞的氛围。"山屏晴掩牌门杳"表明山作为背景屏障,使得牌坊门口的景色隐约可见,增添了一种神秘感。"风钥阴封梵屋多"则描绘了山洞内风的流动,使得梵宇更加幽静,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感受。

接下来,诗词中出现了象征佛教的象和佛的手迹。"象落鼻形悬洞右"表现了象像的高悬在洞右的形象,象征佛教的庄严和威严。"佛垂手迹寄岩阿"则描绘了佛陀的手迹寄托在岩石之上,展示了佛教信仰的信仰和敬畏。

诗词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山洞内的灯光和僧房。"灯辉金碧琉璃碗"形容了灯光在洞内金碧辉煌的琉璃碗中闪耀,给人一种庄严而光明的感觉。"暗掩僧房络薜萝"则描绘了僧房被薜萝所环绕,增添了一种宁静和禅意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洞景观和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庄严肃穆、充满灵性和美丽的佛教圣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宁静、神秘和庄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佛教信仰和自然美的力量。这首诗词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洞之中,感受到山水与宗教的融合,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敬畏之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an-xia-donglz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