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作者介绍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顾夐的介绍
顾夐(音xiòng),五代词人,字琼之【参见《人间词话》】。生卒年、籍贯不详。前蜀通正(王建)时,以小臣给事内庭,恰逢有秃鹙鸟飞翔于摩诃池上,他作词讽刺,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又事高祖(孟知祥),累官至太尉。善填各种结构上迥然不同的词,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十分清新生动,情致极其悱恻缠绵,有些词作(如《荷叶杯》)还化用口语,琅琅上口,增加了谐趣和可读性。顾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词工巧匠,其填词之用语和手法都很值得研究借鉴。《花间集》收夐词五十五首,《全唐诗》同。所录各词尽是佳作。顾夐的评价
况周颐评为“五代艳词上驷也”。认为其特点是“工致丽密,时复清疏。以艳之神与骨为清,其艳乃益入神入骨。其体格如宋院画工笔折枝小?,非元人设色所及”(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餐樱庑词话》)。如〔荷叶杯〕第 9首:“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来摩来,来摩来!”语言质直,写情传神入骨。又如〔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写空闺旷怨,“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王士禛称许为“自是透骨情语”(《花草蒙拾》)。这类词已开宋代柳永一派,并对元人小曲影响较大。此外,如《醉公子》“岸柳重金线”,则被郑文焯评为“极古拙,亦极高淡,非五代不能有是词境”(《唐宋名家词选》引)。其事迹见《十国春秋》。作品评述
杨柳枝,顾夐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译文:
秋夜,香闺中我思念寂寥,时间缓慢流逝。
美丽的帷幕,柔软的窗帘,麝烟散尽,烛光摇曳。
我正回忆起玉郎在外游荡的日子,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
我听到帘外雨声悠悠,滴在芭蕉叶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中的思念之情。香闺中的女子感到孤寂,时间慢慢流逝,帷幕和窗帘上的麝烟已经散尽,烛光摇曳。她回忆起曾经游荡的玉郎,但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此时她听到了帘外雨声,似乎在芭蕉叶上轻轻滴落。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香闺中的寂寥和时间的流逝,以及帷幕和窗帘上的麝烟和烛光的摇曳,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忧郁和无奈的氛围。女子回忆起玉郎的游荡,无法找到他的踪迹,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忧伤。而最后雨声滴在芭蕉叶上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寂寞的感觉。整首诗凭借简练的描写,精准地表达了女子的心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ang-liu-zhi-ji-liu-z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