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暮春)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1:24:11诗人:康与之 |  朝代: 宋代 |  体裁: 金门 |  22

春又晚。
风劲落红如剪。
睡起绣床飞絮满。
日长门半掩。
不管离肠欲断。
听尽梁间双燕。
试上小楼还不见。
楼前芳草远。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作品评述

《谒金门(暮春)·春又晚·风》是宋代文学家康与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

中文译文:
春天又晚了,狂风吹过,纷纷落下的花瓣如同被剪下一般。起床后,看到绣床上飘满了飞絮。阳光长长地照在半掩的门上。无论怎样,不顾心灵几乎断绝的痛苦。倾听着,听到了屋檐间燕子的叫声。试着登上小楼,却依然看不到她的身影。小楼前的芳草遥远。

诗意:
诗人在这首诗词中以春天将过去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通过描绘春风吹落的花瓣、飞絮、掩半的门,以及听到的燕子叫声等细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愁。尽管诗人试图登上小楼,却依然看不到思念之人的身影,与她之间的距离依旧遥远。

赏析:
康与之是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含蓄而著称。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将诗人内心的离愁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风和落花、飞絮以及半掩的门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寂寞和孤独。诗人试图登上小楼,渴望能够看到思念之人的身影,却依然望而不见。诗句朴实自然,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和温暖的向往,以及在时光流逝中感受到的离别之苦。整首诗情绪平稳,用字简洁,展现出了康与之独特的写作风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e-jin-men-mu-ch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