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23:25:25诗人:卢祖皋 |  朝代: 宋代 |  体裁: 金门 |  25

风不定。
移去移来帘影。
一雨林塘新绿净。
杏梁归燕并。
翠袖玉屏金镜。
日薄绮疏人静。
心事一春疑酒病。
鸟啼花满径。

作者介绍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的生平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作品评述

《谒金门》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不定,吹动着窗帘的影子。
一场雨过后,林塘变得嫩绿清澈。
杏树上的燕子归来,与它们的巢穴相依。
翠绿的袖子、晶莹的屏风、镶嵌着金色的镜子。
太阳渐渐西斜,锦绣的帷幕上只剩下寂静的人。
心中的烦恼像春天一样多,让人疑心是否因为酒而生病。
鸟儿啁啾,花朵盛开,小径上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诗意:
《谒金门》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中以描写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系列意象,包括风吹动窗帘的影子、雨后的林塘、归巢的燕子、华丽的屏风和镜子,以及夕阳西斜时的宁静。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和意象,表达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扰,以及对春天的喜悦和美好的向往。

赏析:
《谒金门》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春日的景象,通过感官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春天的世界中。诗中所描绘的风景和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对比,如风吹动窗帘的影子与静谧的人、林塘的新绿与归燕的欢迎、翠袖玉屏金镜与日薄绮疏、鸟啼花满与人静等等。这些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和意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烦恼和迷惘。他描述了心事重重的春天,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春日的景象之中。诗人暗示自己的困扰,使得诗词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感和冲突感,增加了诗词的思想深度和表现力。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春日的景象与内心的矛盾和困扰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而美丽的诗意。《谒金门》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词,引人深思,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e-jin-men1q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