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1:23:03诗人:汪莘 |  朝代: 宋代 |  体裁: 金门 |  17

檐溜滴。
都是春归消息。
带雨牡丹无气力。
黄鹂愁雨湿。
争看洛阳春色。
忘却连天草碧。
南浦绿波双桨急。
沙头人伫立。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谒金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檐角上水滴嗒嗒。
都是春天归来的消息。
带着雨水的牡丹花无力地低垂。
黄鹂因雨而忧愁,羽毛沾湿。
争相欣赏洛阳的春光。
忘却了连绵的青草覆盖天空。
南岸的绿波迅速地被双桨划过。
沙头的人静静地站立。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述细腻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檐角上滴水的声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牡丹花因为雨水的浸润而显得无力,黄鹂因为天空阴沉的雨天而感到忧愁。诗人提到洛阳的春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欣赏。最后一句描绘了南岸的绿波在双桨的划动下迅速流过,而沙头的人则静静地站立,给人以静谧和沉思的感觉。

赏析:
《谒金门》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对比,通过描绘牡丹花的无力和黄鹂的忧愁,突出了春天的变化和情感的流露。诗人通过对洛阳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则通过对南岸绿波和沙头人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整首诗以简短的语句勾勒出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总之,《谒金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e-jin-menq5z.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