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后池寄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48:26诗人:张籍 |  朝代: 唐代 |  27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暂断,分渚流复萦。
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
独游自寂寞,况此恨盈盈。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作品评述

野寺后池寄友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暂断,分渚流复萦。
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
独游自寂寞,况此恨盈盈。

中文译文:
佛寺和野水相连,池塘幽静夏景清。
繁密的树木遮着莲花,时常有水禽鸣叫。
小溪岸边暂时中断,分流的渚岛交错环绕。
伴着僧人的钟声和磬声停止,月亮升起明亮。
朋友终究没有到来,只能在东北看到高城。
独自游玩感觉寂寞,更加因为这份思念而充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一个佛寺后面的池塘景色,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寂寞之感。

诗中的佛寺和野水相连,构成了一幅自然而宁静的景色。诗人用“繁木荫芙蕖”描绘了池塘边上的莲花,暗示了这是一个美丽而清幽的地方。水中的禽鸟时常鸣叫,增添了韵味和生动感。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池塘的水流和夜晚的月亮,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人望着月亮的到来,期待着友人的到来,但最终友人却没有到来,只能通过远方的高城来寻找他。这种思念之情和寂寞之感透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出来。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佛寺后的池塘景色清新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思念和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诗意更加丰富,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e-si-hou-chi-ji-y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