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初筮时,已将教为政。
真成叔梁纥,有子为孔圣。
至今鳌山下,过者莫不敬。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义方堂瞻先贤遗像》
石井初筮时,已将教为政。
真成叔梁纥,有子为孔圣。
至今鳌山下,过者莫不敬。
诗意:本诗是赞美古代贤人并强调他们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诗中提及了“石井初筮”这个场景,表示古代开始即重视教育,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同时,诗人称颂了叔梁纥和孔子,表达了他们为后人所尊崇和尊敬。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以教育为本的治国理念,并赞美了历史上的贤人。石井初筮象征着早期的教育开始,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叔梁纥和孔子是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者,他们的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描述鳌山下的情景,强调了人们对这些贤人的敬仰和尊重,显示了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整首诗传达了对贤人和教育的高度赞颂,强调了教育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fang-tang-zhan-xian-xian-yi-xiangl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