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叩马犯君颜,万古清风满世间。
若便干戈为揖让,夷齐终不死空山。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夷齐庙》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听说叩马犯君颜,清风万古充满世间。如若能够用和平替代战争,夷齐就永不会消失于空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中提到了一种理想的情景,即用礼节和和谐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纷争,以避免战争的发生。诗人通过描绘夷齐庙来象征一个和平的世界,强调了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
赏析:
《夷齐庙》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方式,传达出深刻的思考与寓意。诗人通过描述叩马犯君颜的故事,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的反感之情。而清风万古充满世间的描绘,则表明了对和平与和谐永恒存在的期望。
诗中的"若便干戈为揖让"表达了对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渴望。如果人们能够以友善和宽容的态度相待,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和争端,那么夷齐(代表和平与和谐)就不会消失于空山,这里的空山可能象征着无人的荒凉之地,也有可能是指人们心中的空虚与迷失。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反思战争的可怕后果。它呼唤着人们用和平的手段化解纷争,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qi-mi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