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师竹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4:22:17诗人:文同 |  朝代: 宋代 |  15

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
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
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
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
如何此独异,在产固非偶。
师初得之谁,此实世未有。
不为师所用,亦共众植朽。
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已师竹杖》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经成为杖的奇特竹子,坐着也不忍放下。
摩擦摩挲光滑而柔软,瘦骨似乎孱弱细长。
茂密的枝条环绕奇特的节,两两相对着行走。
一般情况下从独立的枝梢生长,上下分开左右。
如何能够如此独特,产生并非偶然。
最初是谁得到了这根杖,这实在是世间罕有之物。
即使不为师所使用,也与众人一起栽种陈旧。
愿师不要抛弃它,将其珍视如同灵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独特的竹杖。文同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这根竹杖的珍视和赞美。竹杖在诗中被赞颂为非凡之物,与普通的竹杖不同,它有着奇特的节和柔软的质地。作者用诗意的方式展示了竹杖的独特之处,它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一种珍稀的产物。

诗中的竹杖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形象,它似乎有着自己的意愿和特性。它不仅是一根帮助行走的工具,更是一种被珍视的存在。尽管它可能没有被作者作为杖来使用,但作者仍然希望它能得到重视和珍惜,将其视为宝贵的财富,如同灵寿一般。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根竹杖的情感。它展示了作者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赏识,以及对珍贵事物的珍视和呼吁。这首诗通过对竹杖的赞美,传达了对独特之物的推崇和对珍贵事物的保护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关注和赞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shi-zhu-zha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