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顺公问道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4:10:59诗人:耿湋 |  朝代: 唐代 |  6

此身知是妄,远远诣支公。
何法住持后,能逃生死中。
秋苔经古径,萚叶满疏丛。
方便如开诱,南宗与北宗。

作者介绍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诣顺公问道》
耿湋

此身知是妄,远远诣支公。
何法住持后,能逃生死中。
秋苔经古径,萚叶满疏丛。
方便如开诱,南宗与北宗。

译文:
我自己深知此身是虚妄的,远远地来到支公的庙宇。
请问在修行后,有何法门能够逃离生死轮回呢?
秋天的苔藓消磨了古老的径路,枯叶充满着稀疏的丛林。
佛教的教义就像一扇打开的诱惑之门,可以指引我前往南方宗派和北方宗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耿湋的修行之旅,他虚心诣见了一位名叫支公的高僧,并询问如何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诗人意识到人生的虚妄,寻求解脱的道路。他看到了岁月摧残了修行之地,但仍然希望通过佛教教义开启通向解脱的大门,以求得灵魂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思考与追求。诗人通过表达“此身知是妄”来揭示人生的虚幻与无常。他前往庙宇访问支公,希望能得到解脱之路的指引。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古老的径路和落叶满地的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希望通过佛教的方便门径找到解脱之路,不论是南宗还是北宗都是可以追求解脱的方式。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解脱的渴望和对佛教信仰之路的探寻。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shun-gong-wen-da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