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6:35:56诗人:黄庭坚 |  朝代: 宋代 |  14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
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1045年-1105年)所作,题为《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
供布袋和尚颂赞。
一钵饭养活千家,
孤身漂泊万里。
若有知音问及心境,
不停留在涅槃的境界。
弥勒菩萨,真实存在千百亿分身。
若问我下世的时候,
并不需要击打那鼓笛。

诗意:
这首诗词以供奉给布袋和尚的花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钵饭养活千家的情景,强调了生活中的善良和慈悲。作者自比孤身漂泊万里,暗示了自己在世间的孤立和追求。当有知音问及他的内心感受时,他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涅槃的境界,而是向往更高的境界。

诗中提到了弥勒菩萨,指的是佛教中的弥勒菩萨,据信会在未来成佛救度众生。作者认为弥勒菩萨存在着无数的分身,表达了对菩萨众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最后,作者表示如果有人问他下世的时候,他并不需要击打鼓笛,暗示他对未来的生死和命运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一钵饭养活千家和孤身漂泊万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生活中的善良和孤独。他渴望与知音相遇,但并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境界,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引入弥勒菩萨的形象,诗词传递了对众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之情。作者认为弥勒菩萨存在着众多分身,暗示着人生的可能性和转世的概念。最后一句描述了作者对未来的超脱态度,他并不需要击打鼓笛来揭示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他对生死和命运的超然心态。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生活、人生和境界的思考。它富有哲理性和禅意,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超脱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弥勒菩萨的崇拜,表达了作者对善行和众生化身的敬佩,体现了佛教思想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xiang-zhu-tuan-cha-liu-li-xian-hua-wan-go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