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轩诗六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9:32:11诗人:黄庭坚 |  朝代: 宋代 |  13

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
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作品评述

《颐轩诗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石不随波,
松竹知岁寒。
冥此芸芸境,
回向自心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和领悟。他通过金石和松竹两个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的内心在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境界,以及通过静心观察自己的内心,能够找到真实和安宁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内心的深入思考和体悟。首句“金石不随波”,金石象征着坚固和稳定,而波浪则代表着变幻和流动。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的金石在激荡的波浪中不动摇的意象,暗示了坚守不变的精神境界。

接着,“松竹知岁寒”的意象出现。松竹是常见的冬季植物,它们在严寒的冬天依然生长茂盛,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松竹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茁壮的形象,暗示了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句“冥此芸芸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广阔和神秘感的体验。诗中的“芸芸境”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自然世界,而“冥此”则表示沉思和感悟。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在静心观察自然时,对于无限广阔的自然景观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最后一句“回向自心观”是诗词的结尾,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回归和观察,可以找到真实和安宁的境地。这句话呼应了前面的描绘,强调了内心的观察和感悟对于寻找真理和平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自然界的意象和内心的体悟,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不变和内心觉察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变幻的世界中,通过观察自然和回归内心,我们可以找到真实和平静的归宿。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xuan-shi-liu-s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