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秦始皇帝俯瞰着辽阔的沧海,心中感慨万千,思考着人类如何能够修身养性。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石桥上的虹霓已经消散,驰道上的鹿和麋鹿自由自在地游荡。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车辙已经消失,马蹄的痕迹也没有留下。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骊山上的宝衣已经破损殆尽,万古之后只剩下空荡的冢丘。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秦始皇帝观海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物质财富的虚无感。秦始皇帝作为一个强大的君主,却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物质的无常。石桥上的虹霓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瞬间消失;驰道上的鹿和麋鹿自由自在地游荡,与人类的劳碌形成鲜明对比;车辙和马迹的消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切事物的消亡;骊山上的宝衣尽毁,象征着一切物质财富都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殆尽。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和物质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意味。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修养,而非过度追求物质的虚无。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yun-he-tang-yan-you-hua-ting-shi-y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