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道中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1 20:00:24诗人:李弥逊 |  朝代: 宋代 |  22

壶山孤秀似西山,道上归人洗眼看。
到我西山山有伴,不知谁伴此山闲。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宋代诗词《迎仙道中二首》,作者是李弥逊。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迎仙道中二首

壶山孤秀似西山,
道上归人洗眼看。
到我西山山有伴,
不知谁伴此山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沿着迎仙道往西山前行的情景。壶山的孤拔傲然矗立,宛如西山一般壮美。在这条道路上,返乡的行人经过它时,被它的景色所吸引,眼睛得到净化和滋养。当作者终于到达西山时,他发现这座山已经有了伴侣,但他不知道是谁陪伴着这座宁静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景观为背景,通过描述壶山和西山的景色以及道路上的行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家的向往之情。壶山被形容为孤拔而秀美,与西山相媲美,展示出壮丽的自然景观。道路上的行人在欣赏这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宁静,这种心境的转变通过诗人的描写得以传达。然而,当作者到达西山时,发现这座山已经有了伴侣,他对于这个伴侣的身份感到好奇,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归家之情的思考。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ing-xian-dao-zhong-er-shou.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暗香(用韵赋雪)
吴潜
九垓共色。想洛滨剑客,吹呼长笛。_豸老松,别树平欺烂柯折。应是千官鹤舞,腾贺表、谁家椽笔。赐宴也,内劝宣来,真个是瑶席。休怪,巷陌寂。有一种可人,扫了还积。悲饥闭户,僵卧袁安我偏忆。凝望天童列嶂,谁大胆、偷藏遥碧。待问讯、清友看,怕难认得。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