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桓荣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3:46:31诗人:陈普 |  朝代: 宋代 |  15

明帝天姿可禹汤,周公不梦梦空王。
当年紫绶金章客,何德何功坐太常。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上·桓荣》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帝的天姿可比禹汤,
周公没有梦见过虚幻的王位。
当年那些身披紫绶金章的贵族,
坐在太常座上,他们有何种德行和功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历史为背景,通过描述明帝、周公和太常座上的贵族,探讨了君主的品德和功业。

首先,明帝被赞美为天姿可比禹汤,暗示他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才能和美德。禹汤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传说中的贤君,他们以善治国家著称。因此,将明帝与禹汤相提并论,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出色能力。

其次,诗中提到了周公,周公是周朝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圣人。诗人说周公没有梦见过虚幻的王位,这意味着他没有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专注于实际的治理和公正的行为。通过对周公的称赞,诗人表达了对清廉官员和高尚品德的敬佩。

最后,诗人提到了太常座上的贵族,他们披着紫绶金章,象征着荣耀和地位。太常是宋代官职中的一种,担负着管理礼仪和宗教事务的职责。诗人质问这些贵族,他们坐在太常座上的原因是何德何功。这种质问暗示了对权力滥用和虚伪行为的批评,诗人希望贵族们能够以实际的贡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咏史上·桓荣》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权力运行的描述,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实际贡献的赞美,并对虚伪和权力滥用提出了批评。这首诗词展示了陈普对朝代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ng-shi-shang86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