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孔子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21:01:54诗人:陈普 |  朝代: 宋代 |  24

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上·孔子》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孔子的伟大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绝粮之愠鲜知德,
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
列之舜禹与颜回。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孔子的赞颂和敬意。诗中提到了孔子的学问渊博和思想的卓越,他的道德教诲和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作者通过对孔子的赞美,展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崇敬和推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孔子的伟大和儒家文化的重要性。从第一句“绝粮之愠鲜知德”,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困境和艰难境遇的坚持,他用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来引导人们。第二句“浮海之喜无取材”,表达了孔子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他渡过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却无法找到取材的根源。这种对智慧的追求和渴望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接下来的两句“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提到了一些与孔子有关的人物,如子思、孟轲、舜、禹和颜回等。这些人物与孔子一起被列举出来,突显了孔子对儒家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整首诗描绘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形象,他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的界限。通过对他的赞美,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和智慧,传达了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敬意。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ng-shi-shanga3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