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呼嘘不可为,碧鸡使节岂堪持。
区区含糗羹藜厚,聊似相如衣锦时。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诗词《咏史上·王褒》是宋代文人陈普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彭祖呼嘘不可为,
碧鸡使节岂堪持。
区区含糗羹藜厚,
聊似相如衣锦时。
诗意:
这首诗词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王褒的赞颂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彭祖、碧鸡使节以及相如的比较,凸显了王褒的才华和功绩,并暗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迁。
赏析:
在诗词的开头,彭祖的呼嘘不可为,意味着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和认可。而碧鸡使节则被质疑其才能是否足以胜任重要的使节职务。这两句诗通过对彭祖和碧鸡使节的描绘,展示了他们与王褒在才华和地位上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作者使用了"含糗羹藜厚"的描写,表达了王褒身份低微,生活朴素的形象。这里的"含糗羹藜"指的是简单的饮食,藜则是一种粗粮,暗示了王褒清贫的境遇。这与最后一句"聊似相如衣锦时"形成了对比。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曾因才华出众而得到了衣锦还乡的待遇,成为了时代的名流。通过将王褒与相如作对比,作者既赞美了王褒的才华,又暗示了时代的变迁。
整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王褒的敬佩之情,并通过对比来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