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凭潼华驱曹马,试出褒斜馘郃双。
深念永安枕前语,横行河洛又临江。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是陈普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凭潼华驱曹马,
试出褒斜馘郃双。
深念永安枕前语,
横行河洛又临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陈普以咏史的方式,讴歌了诸葛亮才华横溢、智勇过人的事迹。
赏析:
首句“不凭潼华驱曹马”,描绘了诸葛亮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潼华是陕西的地名,曹马则指的是曹操的战马,表达了诸葛亮不被地理和敌人的威胁所限制,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接着,“试出褒斜馘郃双”,褒斜、馘郃都是古代军事术语,指的是战术和兵器的使用。诗中以“试出”来形容诸葛亮的智谋和才能,说明他能够巧妙运用战术和兵器,取得胜利。
第三句“深念永安枕前语”,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他在寝室里深思熟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努力。
最后一句“横行河洛又临江”,形容诸葛亮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的才华和智慧在河洛地区(指中原地区)横扫,同时他也在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诸葛亮作为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诗人通过赞美诸葛亮的智慧、胆识和忠诚,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并将他视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这首诗词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智慧和勇气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