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广固哭如雷,肯任长安住不回。
想是齐秦人共语,不知胡羯自南来。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诗词《咏史下·刘裕》是陈普在宋代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刘裕在广固战役中屠城杀人后的悲愤情感。诗中表达了刘裕不愿留在长安的决心,以及对背叛者的痛惜和对南方入侵者的不解。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杀人广固哭如雷,
在广固屠城杀人后,刘裕悲伤的哭声如雷霆般响彻天地,
肯任长安住不回。
宁愿不回长安城,不再居住在那里。
想是齐秦人共语,
这样的举动让人们猜测,也许是与齐、秦两国的人们一起议论纷纷,
不知胡羯自南来。
却不明白,为何这些胡人和羯人自南方来到这里。
这首诗以悲愤的情感表达了刘裕对自己在广固战役中所采取的残酷手段的悔恨和痛苦。他的哭声如雷,显示了他内心的剧痛和悲伤。他宁愿离开长安,不再回去,可能是因为他感到内疚和羞愧,无法面对长安的人民和自己的过去。诗中的“齐秦人”指的是其他地方的人,他们纷纷议论刘裕的行为,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解。而对于南方的胡人和羯人的到来,刘裕感到困惑,不明白他们为何来到这里。
这首诗词通过对刘裕内心矛盾和悔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