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枝柯幸少疏,洛阳宫殿已为墟。
休论荣晦师田续,忍读金墉稽颡书。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下·卫瓘》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拓拔枝柯幸少疏,
洛阳宫殿已为墟。
休论荣晦师田续,
忍读金墉稽颡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景象,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文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洛阳城和宫殿的惋惜和痛心,反思了历史的更迭和兴衰。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地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诗人以洛阳宫殿为象征,揭示了一个辉煌的帝国已经沦为废墟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更迭的感慨和痛惜。诗中的词语简洁而有力,通过对洛阳城和宫殿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转。
诗中提到的拓拔枝柯、荣晦师田、金墉稽颡等人和地方,是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地点,也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敬仰之情的表达。通过这些名词的运用,诗人使诗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整首诗词简练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绘洛阳宫殿的荒凉景象和提及历史人物和地方,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思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