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弄清琴,石齿鸣涧水。
寥寥古音在,难入筝笛耳。
锤期渺秋江,停手子姑已。
齐竽姑秦缶,乃倾市门倚。
归从柴桑人,醉漉春瓮蚊。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又次韵》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月寒弄清琴,
寒冷的月光下,我弹奏着清雅的琴声,
石齿鸣涧水。
在山间溪水中,石头间传来悦耳的声音。
寥寥古音在,
古老的音韵依然存在,
难入筝笛耳。
却难以被筝和笛子所感知。
锤期渺秋江,
时光荏苒,江水如秋天般悠远,
停手子姑已。
停下手中琴弦的仙女已经离去。
齐竽姑秦缶,
齐竽姑弹奏着秦缶,
乃倾市门倚。
倾听着市门旁的倚门人。
归从柴桑人,
我将归去,跟随着柴桑的人们,
醉漉春瓮蚊。
陶醉于春日中,酩酊大醉如同春天里的蚊子。
《又次韵》通过描述琴声、溪水声和古老音韵的存在与难以察觉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境。诗中的琴声和溪水声代表着人类的音乐和自然之声,而古老音韵的存在则使人感叹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作者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音乐,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
诗中的山水、乐器和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给人以宁谧、悠远的感觉。通过琴声、溪水声和古老音韵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境,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相互关系。
这首诗词以其出色的意境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与自然共鸣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