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林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3 01:16:16诗人:黄滔 |  朝代: 唐代 |  体裁: 闺怨 |  30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作者介绍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昭宗干宁二年,擢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者,滔规正有力焉。集十五卷,今编诗三卷。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游东林寺》是唐代黄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了游历东林寺的经历,并表达了对佛寺的景色和氛围的赞美。

诗中的第一句“长生犹自重无生”可以理解为人若能超脱尘世的束缚,就能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作者希望通过游东林寺寻找这种长生的可能性。

第二句“言让仙祠佛寺成”指出言辞令人佩服的仙祠佛寺的存在与众多佛诞典故相辅相成,在这种仪式之中,寺院得以成为仙人的庇佑之地。

第三句“碑折谁忘康乐制”,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文明的缅怀。作者表示,尽管文明早已消亡,但人们仍然应该珍惜过去的文明成果。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东林寺历史底蕴的赞美。

第四句“山灵表得远公名”讲述了山灵、远公在东林寺的名气,指出了寺庙的灵气和名望。

第五句“松形入汉藤藤萝短”,表现出东林寺的景色和植被的美。矮小的松树形态逆入高大的汉藤藤萝,给人以一种清新、幽雅之感。

第六句“僧语离经耳目清”描述了僧人的声音和作用,他们的言论洗涤了游客的耳目,并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佛法的真谛。

最后两句“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表达了作者舍不得离开东林寺的心情和美好的回忆。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的神奇景色和氛围,并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之情。这首诗具有唐代诗歌的特点,语言简练而深入,同时具有细腻和豪放的风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dong-lin-s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