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今昔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03:43诗人:范成大 |  朝代: 宋代 |  16

飘风骤雨谩惊春,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有感今昔二首》

飘风骤雨谩惊春,
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
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
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
香山宁是幸灾人?

中文译文:
飘风骤雨突然惊扰了春天,
清扫灭迹何须弯曲伸展双臂。
上天的判断并非公正,宜行的并非宽恕,
神明的喜爱非同类即非仁慈。

停止争斗,地下埋葬枯鱼骨,
暂且放下争端,在尊贵者面前展示健壮的身姿。
静静地观看,既可怜又可笑,
香山岂是幸灾乐祸之人的目的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所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第一首描述了风雨突然袭来,扰乱了春天的景象。作者以风雨比喻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被打乱,感到困扰。他提到了扫荡和屈伸双臂,暗指人们为了生存和自保而不得不做出迎合或抵抗的行动。

第二首诗中,作者对天道和神明的判断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天道并不公正,宜行的并非一定是宽恕的,而神明的喜爱也不一定只限于某些特定的人。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义和伦理观念的思考和批判。

诗的下半部分,范成大通过地下的枯鱼骨和尊贵者面前的健犊身,寓意了停止争斗和恶斗的呼吁。他认为应该放下纷争,保持和平,让社会回归宁静与安宁。

最后两句“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则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认为人们对社会动荡和他人的苦难既有同情之心,又有幸灾乐祸之态度,这种现象令人不禁感到可怜,同时也可笑。

这首诗通过对风雨、天道、社会现象的比喻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动荡和伦理观念的担忧和批判,呼吁人们停止争斗,追求和平与安宁。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gan-jin-xi-er-s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