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关塞一万里,文武衣冠二百年。
四海萧条宫殿去,无人解道取幽燕。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有感十首》是宋代吴芾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河山关塞的壮丽景色以及文武衣冠的光辉岁月,表达了对国家衰败和宫殿荒凉的感慨,同时呼吁人们寻找解救之道并拯救幽燕的情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河山关塞一万里,
文武衣冠二百年。
四海萧条宫殿去,
无人解道取幽燕。
这首诗词以河山关塞为起点,形容了国家广袤辽阔的疆域,表现出壮丽的景色和边塞的守卫之严密。接着,诗人描绘了文武衣冠的辉煌岁月,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兴盛。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衰败和宫殿荒凉的感叹。四方的国土荒芜,宫殿被废弃,彰显了国家的衰落和颓丧的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呼唤和期盼,希望有人能够找到解救之道,拯救幽燕。
整首诗词通过对国家兴衰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通过描绘河山关塞和文武衣冠的辉煌,与四海萧条和宫殿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展示了国家的衰败与荣光的反差,引发人们对国家现状的思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希望有人能够解救幽燕,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对比,展示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有悲壮的诗意和深远的含义,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不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