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自何许,远欲穷其源。
石梯苔藓层,微有屐齿痕。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谷口》是宋代刘过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谷口
水源从何处流出,我远远想要找到它的源头。
石梯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微微可见屐齿的痕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游览郭希吕石洞时,来到了谷口的景象。诗人追寻水流的源头,表达了他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愿望。石梯上的苔藓和屐齿痕迹则显示了人们曾经的到访,注重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追寻水源的行动,象征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他用几个简单的词句勾勒出石梯上的苔藓和屐齿痕迹,展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和人们的痕迹,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意境和哲理。它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时光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人事变迁的体察,使得整首诗既有美的享受,又有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