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8 20:15:21诗人:洪咨夔 |  朝代: 宋代 |  24

青女笼晴试小春,门前沙路净无尘。
平洲水竹因依好,白鹭飞来不避人。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又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洪咨夔。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青女笼晴试小春,
门前沙路净无尘。
平洲水竹因依好,
白鹭飞来不避人。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美好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青女是指年轻的女子,她笼晴试小春,意味着她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借助笼子将晴朗的天空囚禁,试图捕捉春天的美丽。门前的沙路净无尘,说明这是一个幽静的地方,没有尘埃的痕迹,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平洲的水和竹因为它们相互依偎、相互映衬而显得更加美丽。而白鹭飞来时,不会避开人的存在,显示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刻画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通过描绘青女笼晴试小春、门前沙路净无尘、平洲水竹因依好以及白鹭不避人的情景,诗人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状态。诗中的景物与人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平淡而美丽的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宁静、恬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平和的语气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解和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传递了一种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人洪咨夔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追求,给人以心灵上的宁静和愉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hepee.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
魏了翁
珂繖摇心梦不成,忽听吏皂放衙声。吹灯拨火拱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临河羡鱼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