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
当年曾识祖师面,溜雨鸣雨三百年。
作者介绍
倪思(一一七四~一二二○),字正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爲瑞州判官(明正德《瑞州府志》卷七),五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将作少监(《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光宗绍熙间,升中书舍人,寻兼侍讲。宁宗即位,出知绍兴府,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继爲言官劾罢,出知太平州、泉州、建宁府。召还,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忤韩侂胄,予祠。开禧三年(一二○七),復召除权兵部尚书兼侍读,又因论史弥远专权,出知镇江府,移福州。嘉定十三年卒,年七十四。有《齐斋甲乙稿》、《兼山集》等,已佚。事见《鹤山集》卷八五《倪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八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游黄薜山三首》
黄薜山脚下参天木,
云鹫峰巅万杉绿。
曾经相识祖师面,
三百年的雨声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黄薜山的景色和其中的历史传承。诗人倪思描述了山脚下茂密的参天木,以及云鹫峰巅上数以万计的松树。他回忆起过去和这个山脉相识的祖师,以及在这里三百年来持续落下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脉的景色和历史传承,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祖师的敬仰和故土的留恋之情。诗歌中的雨声响是一种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整首诗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句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huang-bi-shan-san-sh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