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未到只闻名,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迳能明眼,随处禅房可着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游龙角山福志院》是宋代文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招提未到只闻名,
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
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迳能明眼,
随处禅房可着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
十年已不踏红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龙角山福志院的情景。他虽然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方,但已经听闻了它的名声。他出发来此游玩完全出于真诚的兴趣。出了城郭不过三十里,同行的人只有两三个。一进入院门,眼前就是通明的竹子小径,到处都是适合居住的禅房。请不要嫌弃山僧的拙言笨语,因为我已经十年没有踏足红尘尘世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览福志院的情景,展现了作者追求清净、远离尘世的心境。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生动,通过描述出行的路程、同行的人数以及禅房的环境等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山间景象。作者表达了对福志院的向往和对纷繁世俗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禅意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表达了作者已经远离尘世很久了,言语可能不够流畅,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嘲笑和轻视的对象。整首诗以简朴的语言传递了诗人的禅心境界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给人以宁静、静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