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三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2:34:40诗人:邵雍 |  朝代: 宋代 |  16

城邑久居心自倦,闉闍才出眼先明。
龙门看尽伊川景,女几听残洛水声。
太室观余红日旭,天坛望罢白云生。
此身已许陪真侣,不为锱铢起重轻。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游山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邑久居心自倦,
闉闍才出眼先明。
龙门看尽伊川景,
女几听残洛水声。
太室观余红日旭,
天坛望罢白云生。
此身已许陪真侣,
不为锱铢起重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邵雍游山的心境和感受。他在城市居住久了,感到心灵厌倦,渴望远离尘嚣。当他走出城市,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心境也明朗起来。他在龙门俯瞰伊川的美景,静听着洛水的潺潺流淌声。随后,他又在太室山观赏到旭日初升的美景,站在天坛上望着白云滚滚而生。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决定与真爱相伴,不再为金钱利益而计较微薄的得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心灵解脱的愿望。城市的喧嚣使他感到疲惫,而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给予他内心的安慰。他用简洁而精准的笔触描绘了龙门的景色和洛水的声音,让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境。接着,他又以太室山和天坛为背景,描摹了旭日初升和白云飘荡的壮丽景象,凸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心灵的选择,决定与真爱相伴,不再为金钱名利而忧虑。整首诗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呈现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境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shan-san-s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