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荡山八首·灵峰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3:53:14诗人:徐照 |  朝代: 宋代 |  8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
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
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作者介绍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游雁荡山八首·灵峰》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作者游历雁荡山的心情和对山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
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
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和景观融合在一起。下面是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游雁荡山八首·灵峰》描绘了作者游历雁荡山的情景。诗中的"我"来到山上,但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能静静地回忆过去的游历。作者注意到路旁的树木生长茂盛,遮住了山峰的景色,给人一种神秘而隐蔽的感觉。他看到山潭的沉石露出水面,禽鸟飞过潭面,激起涟漪。当地的樵夫告诉他仙桥险峻,因此他心生思绪,想象自己能够登上那上封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美感。诗人在游览雁荡山时,不仅欣赏到了山峰的壮丽景色,还洞察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中的"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默然无语的状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路旁的树木遮住了山峰,给人以一种探寻与发现的期待感。潭中的沉石露出水面,禽鸟飞过,在这一瞬间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变幻的美。樵夫的话语则让人产生遐想,想象着仙境的神秘和险峻。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通过作者无言的状态和对历史的思考,也呈现了一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抓住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示了徐照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ou-yan-dang-shan-ba-shou0za.html

相关文章